1518年,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包括: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主张 “心外无物”和 “心外无理”,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他认为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依据,所谓物也就是人的意识的表现,精神、意识等是第一性的,万物则是意识派生的。
致良知:
王阳明宣扬 “致良知”,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知行合一:
王阳明还宣扬 “知行合一”,但这种知行合一不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把知与行合而为一,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
这些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里,如《传习录》和《大学问》等,其中《传习录》最为典型,被认为是王阳明学说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