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权谋策略和君主的权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法家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说难》,意思是塞翁丢失了马,但最终却因此得到了好处。这句话用来比喻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带来坏结果。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君主不应依赖个人的威望,而应重视身边的心腹。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己的喜好和厌恶,臣子才会显露出真实面目;抛弃旧有的成见和智慧,臣子才会各尽其职。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真正的德行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国家的存亡取决于君主是否掌握权柄,而不是国家的武力强弱。
因可势,求易道
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恬静淡泊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
巧为輗,拙为鸢
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这句话强调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的重要性。
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如果总是关注对手,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有才干但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世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人们会因为利益而帮助他人,近者会因为共同利益而结伙,远者会因为名声而赞誉,尊者会因为权势而得到支持。
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
认为某些行为不当比做出大功还要有害,因此要惩罚。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难一》,意思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这是自相矛盾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小小的蚁穴可以导致千里之堤的崩溃,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欲速则不达
过于急躁反而达不到目的,强调做事要稳扎稳打。
不吹毛而求小疵
不必吹毛求疵,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和主流。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表面华丽但没有实际内容,是毫无用处的。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可以从隐蔽的角度发现他人的行为漏洞。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要让人明了,但术不能被人觉察。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虚静可以使人了解真实情况,冷静可以使人行为端正。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