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以法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个人经历,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
故事梗概
冉·阿让的救赎 冉·阿让因偷取一块面包以供养姐姐的孩子们而被判刑,多次企图越狱失败后,他被判处19年的苦役。获释后,他受尽了别人的白眼,没有工作,也没有饭吃,渐渐地,他开始仇恨社会。
在走投无路之际,冉·阿让来到了米里哀主教的家中,偷走了主教家的银餐具。然而,当警察将他带到主教面前时,主教却出人意料地宣称那些银餐具是自己送给冉·阿让的礼物,并额外赠送了他一对银烛台。
主教的慈悲与宽容让冉·阿让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并决定重新做人。他化名为马德兰在一座城市里兴办了一个黑玻璃生产工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并且还当上了市长。
柯赛特的成长
淳朴善良的芳汀因为被人诱骗生下了一个女儿珂赛特,为了掩人耳目她不得不把女儿寄养在一个旅店的老板家,不成想,那老板是个恶棍,趁机敲诈她。
芳汀病得奄奄一息,并在绝望中死去。死之前,她嘱托冉·阿让一定要抚养自己的女儿珂赛特。
冉·阿让将珂赛特领回,抚养成人。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
马吕斯与柯赛特的婚姻
-在一次激烈的追捕中,冉·阿让为了拯救一个无辜的路人,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再次落入沙威之手。但在关键时刻,沙威被冉·阿让的善良与正义所感动,他意识到自己的仇恨与偏见是错误的,于是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段痛苦的追逐。
马吕斯在街垒战中受伤,冉·阿让将他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
冉·阿让的牺牲
冉·阿让的牺牲精神与救赎之举,让他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与尊重。他最终选择离开,希望珂赛特能在自己死后,为他立一块无字的墓碑。
主题与意义
《悲惨世界》通过冉·阿让的故事,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小说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雨果通过这部小说呼吁文明、公正和爱,引领了社会进步潮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精神。
人物塑造
冉·阿让: 小说的主人公,一个经历了许多困苦的贫苦人,最终通过救赎和奉献,成为了一个善良和正直的人。 芳汀
柯赛特:芳汀的女儿,冉·阿让的养女,最终与马吕斯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马吕斯:柯赛特的恋人,一个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最终在冉·阿让的帮助下,与柯赛特团聚并结婚。
沙威:警察,正义的坚持者,但最终被冉·阿让的善良与正义所感动,选择了自杀。
《悲惨世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批判和人性探索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