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对孩子说:“你回去吧,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曾子为了履行承诺,真的杀了猪。这个事例体现了曾子诚实守信的品质,也是儒家重视诚信的一个典型例子。
周敦颐的故事:
周敦颐成长在一个有着深厚儒学氛围的家庭中,父亲周辅成赐进士出身,任过贺州桂岭县令。母亲郑氏,是龙图阁直学士郑向的妹妹。周敦颐在父亲的熏陶下,勤奋学习,对自然与人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修为。他在庐山脚下修建濂溪书堂,远离家乡,但看到此处的溪流与家乡的景致相似时,因为思乡之情,便将书堂旁的溪水命名为“濂溪”。
孔子的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他的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和道义追求的品质。
孔子的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孔子的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这个事例体现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事例展示了儒家君子在修身方面的卓越表现,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品德,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