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弄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ín fēng nòng yu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没有真情实感,缺乏实际内容,有时也用来形容逃避现实的行为。
具体来说,吟诗弄月原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而写作,现多指作品内容空虚,逃避现实,用为贬义。例如,宋·程颢、程颐在《遗书》中提到:“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此外,唐·范传正在《李翰林白墓志铭》中也提到:“吟风咏月,席地幕天。”。
因此,吟诗弄月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诗人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只是在表面上吟咏自然景物,缺乏真实情感和实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