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从小做起刻苦学习,长大成为有用之才的古诗有以下几首:
《劝学》 - 唐·颜真卿内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宋·陆游内容: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 宋·朱熹内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神童诗》- 北宋·汪洙
内容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开轩内晚凉;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金民特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