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不骗人讲诚信的真实事例包括:
《狼来了》:
放羊的小孩多次撒谎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时,村民不再相信他,导致羊群被狼吃掉。
孟信不卖病牛:
孟信在被罢免官职后,家中贫困,家人瞒着他卖掉了仅有的一头病牛。孟信发现后,不仅将病牛找回,还拒绝卖给买主,最终因诚信赢得皇帝的赏识,被封官。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在国都市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承诺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金。最终有人将木头搬走,商鞅如约赏金五十金,从而树立了诚信的威信。
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以诚信著称,曾有人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在战乱中曾受朋友帮助,后成为汉朝重臣,并实践诺言,退避三舍以报楚国之恩。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儿子,承诺回家后杀猪给他吃。曾子信守承诺,真的杀了猪,教育儿子言必信,行必果。
宋濂借书:
宋濂因家贫无钱买书,向别人借书并按时归还。一次他借到一本好书,因爱不释手而决定抄写,尽管天气寒冷,他依然坚持抄完并按时归还。
晏殊坦诚应试:
晏殊在科举考试中发现自己做过题目,但并未因此作弊,而是坦诚地向皇帝说明情况,并请求另出题目。他的真诚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并最终被提拔为宰相。
第五伦自省:
东汉大臣第五伦在任职期间,面对有人送他千里马,他虽未接受,但在举荐官员时会想起此事,克制自己不做徇私之事。他还承认自己因私心而未能看望生病的儿子,表现出对诚信的坚守。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人们重视诚信、言行一致的美德,对后世的诚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