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的诗句及典故?

时间:2025-03-11 13:50:30 经典文案

关于“让”的诗句及典故,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六尺巷

诗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典故:此典故出自清朝康熙年间的桐城六尺巷,源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现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孔融让梨

诗句:孔融将大的梨让给兄弟。

典故: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巧言妙答,大家夸他是奇童。有一次,孔融分梨时,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们,自己吃最小的,体现了尊敬老人和谦让的美德。

张英让地

诗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典故: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双方因地界发生纠纷。张英回信劝家人谦让,最终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走道。

豫让桥

诗句:元末明初钱宰有诗《豫让桥》。

典故:豫让是战国时期的刺客,他为报智伯之恩,曾两次刺杀赵襄子,失败后自刎身亡。豫让桥传说与他有关,象征忠义和谦让。

六尺巷的故事

诗句:同“六尺巷”。

典故:详细故事见上述“六尺巷”部分。

这些诗句和典故都体现了“让”的美德,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国家层面,谦让和礼让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