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1617-1688)所作,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并阐明修身治家之道。以下是其原文及解释:
原文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解释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分别阐述了不同角色应秉持的道德准则,如仁、忠、慈、孝、友、恭、和、柔。
事师长、交朋友:
强调尊敬师长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见老者、见幼者:
提倡尊敬老人和爱护儿童。
有德者、不肖者:
对待有德者和无德者应持不同态度。
慎谈人短、矜己长:
警告人们不要背后议论他人,也不要自夸。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
建议以正义和正直的方式解决仇恨和怨恨。
含容忍小过、以理谕大过:
提倡宽容他人的小错误,并以理性引导他人改正大错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建议处理事务时公正无私。
勿损人利己、妒贤嫉能:
警告人们不要损害他人利益,也不要嫉妒他人的才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提倡正直地对待财富和事务。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强调学习和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主张教育子女和关心仆人。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提倡尊重文化和在困难中互相扶持。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强调遵守礼仪和顺应天命的重要性。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认为如果人们能遵循这些原则,天将会保佑他们。
总结
《朱子家训》不仅是一篇家庭道德教育的经典之作,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智慧。其内容涵盖了个人修养、家庭管理、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至今仍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