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毕业于普渡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早年便立志科技强国,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回国后,他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调至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后改为第九研究院),担任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
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党中央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邓稼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主要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转而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
1958年,邓稼先开始参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任务,从此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28年。在这期间,他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零8个月后氢弹试验成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由于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癌症,邓稼先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他隐姓埋名28年,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他勇闯核辐射区,徒手掰核武器碎片,那一刻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他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