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他的思想和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孟子的名言和故事:
孟子的名言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权,然后知轻重。”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时的哭泣。孟母认为这样不好,于是搬家到市场旁。孟子又模仿商贩叫卖,孟母再次搬家。最后,孟母选择了学校附近居住,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知识。
鱼与熊掌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拔苗助长
宋国有个老农,为了让禾苗快点长高,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结果禾苗都枯萎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向齐宣王提出三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齐宣王无言以对,只能左顾右盼,试图转移话题。
再作冯妇
孟子说有一个叫“冯妇”的男子,他空手打死了老虎,后来看到老虎伤人,便跳下轿子去救人。尽管百姓称赞他的勇气,但其他的“士人”却嘲笑他不懂得官场礼仪。
这些名言和故事不仅展示了孟子的智慧和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和社会治理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