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谚语及其典故?

时间:2025-03-06 08:26:41 经典文案

二十四节气谚语及其典故如下:

立春

谚语:立春古称正月节、岁节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典故: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

雨水

谚语:雨水过后,开始植树。有“春雨贵如油”等农谚。

典故: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蛰

谚语:惊蛰象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等农谚。

典故: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春分

谚语: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典故:在中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之为“春碧蒿”。

清明

谚语: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诗句。

典故: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

谷雨

谚语:谷雨有“吃春”的习俗。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典故: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立夏

谚语: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扬花上浆。

典故: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立夏有"尝新"、“斗蛋”的民俗。

小满

谚语: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典故: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

芒种

谚语:自芒种起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芒种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典故:芒种这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夏至

谚语:古时夏至节气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典故: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小暑

谚语: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

典故:“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大暑

谚语: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

典故:在岭南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立秋

谚语: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典故: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

处暑

谚语:处暑,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

典故: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