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来将挡:
原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策。后多指根据对方的动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破釜沉舟:
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打草惊蛇:
原意是打草时惊动了伏在草中的蛇。后用以比喻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兵贵神速:
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可以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方。
全民皆兵:
指全体人民都参加到保卫国家的战斗中来。
声东击西:
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攻其不备:
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就采取行动。
出其不意:
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
坚壁清野:
坚壁,坚固的防御工事;清野,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物资,因而无从侵扰。
揭竿而起: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壁上观: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暗渡陈仓:
指不加掩饰地公开做某事,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从而方便从事某个实际要展开的行动而不被发觉,以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
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战场的激烈、紧张和多变,是描述战争场景和表达战争相关情感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