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龙套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戏曲表演中扮演随从、兵卒等无台词、无镜头的路人甲角色,后来引申为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充当配角或者临时演员等。
详细解释如下:
戏曲中的含义
跑龙套最初是指在戏曲中,由一群演员穿着特定的龙套服(多为各色长衫),手持旗、戟等道具,在舞台上快速穿梭、变换队形,以营造气氛、引导剧情或象征大军出征、民众围观等场景。
这些演员虽然台词不多,甚至没有台词,但他们通过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灵活多变的队形,为戏剧表演增添了动态美和气势,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跑龙套常用来比喻那些从事辅助性、次要工作或角色的人,例如群众演员、临时演员等,即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出演几乎没有镜头、没有台词的路人甲。
此外,跑龙套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做着无关紧要的事、充当配角的人。
其他用法
跑龙套还可以指在人手下做跑腿、服务性工作的人,或者起次要作用的人。
综上所述,跑龙套这个成语不仅源于中国传统戏曲,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影视作品中,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在特定场合中扮演不重要角色或从事辅助性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