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73至1877年间,1956年首次出版。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故事主要围绕贵族妇女安娜·卡列尼娜展开。安娜原本是卡列宁的妻子,但她在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中,遭遇了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最终导致她精神崩溃,选择卧轨自杀。同时,小说还通过庄园主列文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安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有五个孩子,但仍与家庭女教师恋爱,导致家庭矛盾。安娜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时,遇到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以其翩翩风度吸引了安娜,两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私奔。然而,这段不被社会所容的婚外情给安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她走向悲剧的结局。
列文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但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列文的改革探索和农村生活,托尔斯泰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安娜·卡列尼娜》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性描写,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