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乖五合”
内容: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
解释:同一个时期的作品,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写着顺手,给人感觉漂亮,不顺,则感觉零散。至于其缘由,大概各有五方面。
“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内容:写字,就跟撩妹差不多。察天时观地利,于细微处揣摩人物心情,想当年大哥也是万花丛中小年轻,风流阵里急先锋。那时哪有搞定富婆培训班,专业素养,都是在练字中培养出来的。所谓“五合”事情少,心情好遇事好,遇人好(受惠,遇知己)天气好家伙事儿好心血来潮这五种情况下,郎情妾意之大合,出手便成章。
解释:这段话通过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和心境。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
内容:在一画的里面,笔锋表现出起伏的异态;在一点之中,笔豪显现出顿挫的神采。进一步说,点画练习得多,积累起来,才能够把一个个字写好。
解释:这段话详细描述了书法中笔画的变化和积累的重要性。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
内容:若要全面领会,深刻理解书法的原理,小孩子不如老年人,然而掌握书写的基本功,则老不如少了。老年人善于思考,小孩子可以在大人督促勉励下学好书法。
解释:这段话表达了书法学习中的年龄和经验的关系,强调了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内容:人到了知命从心之年,经历过安定和风险,体会到随机应变的道理。就像要有了计划才去做,做事不能失当,见机说话,说话要合情合理一样。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更加精妙,是因为他思考周全,志气平和,不激不厉,风格自然高远。
解释:这段话引用了孔子的名言,阐述了书法创作中的应变之道和心性修养。
这些经典段落不仅体现了孙过庭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见解,也为后世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