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许多谦虚的人,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牛顿:
被誉为“力学之父”,在二十几岁就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光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谦虚地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达尔文:
“进化论”的创始人,在接受英国作家哈尔顿的采访时,当被问及他的专门成就时,他回答说:“我的水平低。”。
戴震: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皇上大为兴奋。当被问及他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时,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
钱钟书:
著名学者,他的谦虚之风和他的学问一样为人所称道。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孟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谦虚地说:“我知我罪我,我罪我知我。”
墨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谦虚地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孔融: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谦虚地说:“我少时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庄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谦虚地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孙膑: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谦虚地说:“我不如孙武。”
拿破仑:
法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成功之后仍然保持谦虚,曾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霍光:
西汉时期的权臣,他在位期间谦虚谨慎,不专权。
王莽:
新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虽然权倾朝野,但仍然保持谦虚。
扁鹊:
春秋时期的名医,他谦虚地说:“我并不是天下第一,我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我高明。”
白居易:
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几乎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虚心地向老婆婆们讨教意见,并且不断改进作品。
杨时:
宋代学者,他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谦虚地向程颢和程颐请教。
曾国藩:
清代“中兴名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尚拙”,谦虚地说:“天下之至拙,能胜任天下之至巧。”
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他在世时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但他始终保持谦逊的品质,对别人的赞扬十分厌烦。
徐悲鸿:
著名画家,他在画展上接受了一位乡下老农的批评,并表示感谢。
梅兰芳:
京剧大师,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谦虚的重要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希望这些例子能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谦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