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经典论述如下:
《诗经·郑风·扬之水》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左传·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
《荀子·强国》
“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法言·重黎》
“或问信,曰:『不食其言。』”
《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周子全书·通书·诚下》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信者,无伪而已。”
《资治通鉴·卷二》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孟子·师说·卷七》
“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
《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论语·学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孟子·离娄上》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荀子·非十二子》
“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淮南子·说林训》
“人先信而后求能。”
《出师表》
“勿持功能而失信。”
《中说·周公》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明儒学案》卷四十四《语录》
“一诚足以消万伪。”
这些经典论述体现了诚信在人际关系、治国理政以及个人品德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